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其中,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是各国普遍采取的重要举措。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诸如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实现车间工人、产品、工序工时采集的工时管理系统,保障产品质量的质检监控系统等,通过推行和应用类似的信息化系统有利于制造型企业规范化、流程化,是提高我国制造型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说实话,在制造业实施信息化管理,要比在其他行业要困难的多。那么难度到底在哪里呢?今天就跟大家谈谈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难点以及可行的解决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难点一:车间信息化管理难度比较大
如果把信息化管理普及到车间去。一方面,车间的员工大部分教育水平都不是很高,要培训让他们学会信息化管理软件需要比其他员工花费更大的精力。其次,车间的员工比较分散,客户端软件如何部署也是一个难题。
难点二:制造车间工时信息的统计问题
在车间管理中,生产工时信息是最基本的数据之一。如果没有准确的工时信息,很多信息化管理工作将很难展开。如根据工时,可以计算出每个产品的预计所需时间,这是计算计划成本所必须的内容。此外还能实现生产车间的产能管理。而且准确的生产工时也是企业进行生产排程的基础数据之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少企业能够准确提供准确的生产工时。
“车间工时管理系统”作为生产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重要的落脚点之一,产品的选择及落地过程至关重要。之前的生产制造企业,产品的选择一直停留在传统的生产制造ERP,MIS中寻找,但是车间工人工时的落地一直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其原因是这些系统并没有实现对车间工时信息的自动化管理,致使计划层与控制层产生了信息断层。
直到看到了“eTimecard车间工时管理系统”后,才知道它是以精益生产理念为基础,根据员工出勤及日历进行生产排程,实时了解即时的客户订单履行信息;通过提高生产运营管理的可视化程度,实时监控劳动力绩效,改进生产率;同时还能解决领导层关注的全自动化员工工时数据采集,核算人工成本及输出工人绩效等管理诉求。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小编负责过的一个“生产制造车间“工时管理项目。合作初期经过多轮产品演示和需求沟通到最终方案确认及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点。
诸如:产品订单工序任务的下发方式;车间工人任务接收和工时收集方式;员工状态是否在公司范围内的实现方式;加班工时任务分配方式讨论;系统如何判断生成工时异常数据;质检报告自动/手动发起申请、以及手动或自动生成质检报告方案等……内容。以下几项讨论内容及实现方式,供大家参考。
1、产品订单工序任务的下发方式讨论
方式一:生成二维码方式下发
工人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领取任务和提交完工及产量确认。
方式二、生产计划管理系统自动下发
生产计划员、班组长:需要参与相应的生产计划制定以及任务分配等相关工作。
生产计划员:制定生产计划,调整产能,控制生产进度。需要做第一层计划,建立订单、基于产品、批次及工序进行计划和设置,下发到班组长。
班组长:合理组织本班组人员接受、完成生产任务。可以通过pad/pc端方式完成工序下工种选择及任务下发到班组成员。
最后通过讨论确认,达成一致方案,采用第二种方式。方式二针对车间工人,应用起来更加简单、高效快捷。
2、车间工人任务接收和工时收集方式讨论
方式一:工人手机扫二维码方式接收任务
需要工人扫描二维码方式接收任务,自动“关联项目、产品编号”,员工需要填写工时开始计时,选择零部件、工序、定位,提交等操作,从而生成项目对应产品、工序对应的工时投入。
缺点:操作步骤繁琐。
方式二:工人Pad刷卡自动计时
员工进入/离开车间时,Pad刷卡方式自动计时;
缺点:工人需要配备Pad,公司成本有所增加。
方式三:工人手机App自动计时
车间工人通过移动端点击”开始或结束“计时的方式进行工时收集;
优点:操作方式更加简单、便捷。
3、非生产车间的设计、研发或办公人员的工时收集方式:
方式一、PC端手工填报的方式收集工时
方式二 、移动端(APP、企业微信、钉钉)手工填报的方式收集工时
除了上述中谈到的工人工时收集方案,车间工人工时还会涉及工时的修正、确认、人工成本核算,另外还会涉及工人考勤打卡、休假管理、加班管理等考勤解决方案。而这些都可以利用“eTimecard车间工时管理系统”来实现。
除了上面,还有未谈完的内容,在后续的方案中还有生产进度管理,异常提醒管理、产品质检管理等内容进行阐述。
如果您所在的生产制造企业也需要进行车间工人工时的全自动化收集需求,但苦于没有可靠的信息化系统作为数据支撑,不妨试试eTimecard,eTimecard专业团队会提供适合您企业的专业的解决方案。
归属权©本文由 eTimecard 团队整理、撰写和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eTimecard 」。